返回

专题五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下一专题

1.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所示:

说明: 4.eps

①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②热水中:白磷熔化,没有燃烧

①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薄铜片上的白磷与O2接触,同时温度达到

了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能够燃烧

②薄铜片上的红磷与O2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O2接触,所以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下所示:

说明: 5.eps

白磷燃烧

热水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燃烧

 

2.有关燃烧的三大误区

(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许多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电炉通电后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它们都不是燃烧。

(2)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如同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一样,一般是不变的。但是着火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的粗细等都有关系。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而对液体和气体而言,着火点与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有关。

(3)通常所说的燃烧一般有氧气参加,但有些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中燃烧,钠和氢气可以在氯气(Cl2)中燃烧等。

 

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反应现象

联系

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剧烈

发光、放热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爆炸(化学性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剧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

非常剧烈

发光、放热、爆炸

缓慢氧化

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缓慢、缓和

放热不明显,不易察觉

自燃

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达到着火点

由缓慢、缓和转成剧烈

由不明显到发光、放热

 

4.几种常见纤维的鉴别方法

纤维种类

燃烧情况

气味

灰烬

棉纤维

易燃,直接燃烧

烧纸的气味

灰色,细而软

羊毛纤维

起泡成球,不连续燃烧

烧焦羽毛的气味

黑褐色小球,易碎

合成纤维

先熔化再燃烧,或边熔化边燃烧

特殊气味

黑色或褐色硬块

上一专题

金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