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专题十二 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


重大背景简介
1.全国“七五”普法工作正式启动,各地结合实际部署实现良好开局
各级各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部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布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造性地抓好组织实施,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确保顺利实现和完成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5部法律,回应时代命题
2016年,一共有35部法律获得通过,其中修改25部,新制定10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另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法律制度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法律立得住、行得通、切实管用,仍是立法机关需要回应好的时代命题。
4.全国人大首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第一步
2016年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这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部署作出的立法安排。此举意味着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我国民法典编纂分“两步走”: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民法总则,争取提请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到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2016年10月底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2016年11月18日,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总则草案的议案,决定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5.“净网2016”,持续净化网络空间
从2016年4月开始,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净网2016”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联动,先后对云盘、网络直播平台、微领域、不雅视频事件、新闻客户端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截至11月底,各地共清理处置淫秽色情等网络有害信息327万余条,查处、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 500余家;共查办网络“扫黄打非”案件862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重点案件66起,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
6.公安部等联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推动源头治理
2016年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考录取新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被骗9 900元。案发后,徐玉玉与父亲到公安机关报案,回家途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8月26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全力追捕涉案人员。8月底,7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针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日益猖獗的情况,国务院部际联系会议部署专项行动进行打击整治,公安机关坚持重拳出击,深入推进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源头治理各项措施落实。9月23日,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12月20日,“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3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2万人,并打掉一批境外犯罪窝点。
7.严肃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经表决,依法确定辽宁省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破坏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查处该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维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和尊严,维护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
8.最高法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再审公开宣判,认为原判认定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聂树斌无罪。此时,距离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已经过去21年。最高法2014年12月指令山东省高院复查,并于2016年6月提审此案。聂树斌案是司法机关根据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纠错的重大案件。
时政术语提炼
1.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法治的一条重要原则。
4.我国法律的作用,一是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二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6.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7.依法治国的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含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8.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进行的保证;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0.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重要性: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11.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命题价值预测
全民普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把全民普法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勾画了蓝图。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是近年来中考的持续热点。随着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工作的开展,这一热点将会继续升温。
本专题考查的方式多样,主要结合“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一年一度的国家宪法日、一年来法治建设成就、刑九修正案、法治人物、典型案例等社会热点以及学生身边的侵害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等生活热点,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和法律等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复习备考时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外,还要结合时事热点和生活热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金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