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⑤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上》。②信:通“伸”。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④恶:厌恶。⑤此之谓不知类:这就叫做不知轻重。
精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通“ ”,意思是 。
2.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B.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如有能信之者 ②则不远秦、楚之路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5.“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