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襄王②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③与?何士民众庶④不誉⑤之甚也?”宋玉对曰:“唯⑥,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⑦。客有歌于郢⑧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⑨,国中属而和⑩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⑪,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⑫,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⑬,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⑭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选自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②楚襄王:战国时楚国国君。③遗行:失德,缺失,品德有缺点。④士民众庶:一般人民,平民百姓。⑤不誉:不称扬,不赞美,即不说好话。⑥唯:应答之词。⑦毕其辞:说完他的话。⑧郢:战国时楚国国都。⑨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民间歌曲当时认为是流俗的音乐,后多用来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⑩属而和:连声应和同唱。属(zhǔ),接连,连续。和(hè),跟着唱。⑪阳阿薤露:古代楚国歌曲名。⑫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后用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⑬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音乐中的五音。“引”是引上去,“商”音高,所以称“引商”。“刻”是刻划,“羽”音细腻,所以称“刻羽”。“徵”(zhǐ)音流利,所以称“流徵”。这两句意思是,把五音的特色调和发挥,唱出最高雅的歌曲。⑭弥:益,越加。
精练
1.解释下列句中“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唯,然,有之 ②父利其然也
③然读书者有几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在这篇短文中,宋玉采用____________和 的论证方式来回答楚襄王所说“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
3.出自这篇文章的一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后用来比喻什么?
4.文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