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小作文180篇

记叙文写作指导: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什么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有的同学可能马上会想到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想到那些高楼救火或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这样的人和事无疑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但是,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绝不仅限于伟人或英雄的光辉事迹。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就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表达的是父子情深,而这父子情深是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父亲的背影”传达出来的。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描写了一件生活小事,再现了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情景: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等。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感情,因而十分感人。

为什么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前面说过,伟人、大事固然可感,而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生活美、人性美的表现,也会折射出生活的真谛,“一滴水里看世界”“细微之处见精神”。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观察到的大多是一些凡人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观察人物,从细小的言行中探索人物心灵,是我们尤其需要掌握的本领。

一般说来,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掘感动点。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着眼于对人或物“思想”的挖掘。对事件意义的挖掘不仅要写出人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是怎么做的;不仅要挖掘事件的意义,而且要从多方面的意义中找出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写了一篇《麻雀》,把一只老麻雀写得十分动人:

忽然,它(猎狗)缩短步伐,开始潜行,似乎在寻觅猎物。

我沿着林荫路望去,见有一只嘴部嫩黄、头生柔毛的小麻雀。它是从巢中掉下来的(因为风势很猛,正狂摇着路旁的桦树),立着不能动弹,失望地拍拍尚未丰满的羽翼。

我的狗慢慢地走近它。当时,突然从身旁的树上落下一只头毛灰黑的老麻雀,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

它为救护而来,用它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但它整个的小身体因为恐怖而颤抖了!它的音调哽咽而怪异。它虽恐怖失神,却还是愿意牺牲自己。

(有改动)

为了救护自己的孩子,这只老麻雀表现出惊人的牺牲精神,它不顾力量的悬殊,“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了解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虽然“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但它还是“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这只老麻雀因爱而生的勇气,正是令人感动的地方。

2.提炼素材。

提炼素材的过程,往往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读黄方国的《父亲》,想一想下面这些事“父亲”当时真的做了吗?为什么?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上,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 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父爱是伟大的,所以“父亲”有可能为儿子做任何事情,但结合现实来看,“父亲”做这些事情又似乎不可能。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在农村,儿子一家是在城里,而且儿子的条件很好,而“父亲”的条件比较差,从“父亲”的外貌及所吸的烟,还有5 000块钱的来历等都可以看出。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生活,使作品的主题更突出,可以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文时,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写作时必须对素材进行提炼,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使它更典型,从而更具有表现力。

3.整体构思。

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去表达,这样才能锦上添花。所以动笔之前,得好好构思一番。如果写人,就想想,写他(她)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与自己的感情与认识是不是相吻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几个环节,是用顺叙还是倒叙等。最好先列一份提纲。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学习本文的构思技巧。

我的母亲(选段)

[法]罗曼·加里

同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我从家乡寄来的信中感到一种快乐安宁的情绪,似乎母亲已经知道胜利即将来临。信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温情,还时常夹杂了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歉意。

“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已经分离了这么多年了,我希望你已经习惯身边没有我这个老母亲了。话说回来,我毕竟不能永远活在世上。记住,我对你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我希望你回家明白这一切之后,能原谅我。我不得不这样做。”

她做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宽恕?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战争十字勋章和五六枚我终生难忘的勋章,我的黑色战服的肩上还佩戴着军官肩章,帽子斜向一边戴着。我由于面部麻痹,脸上露出一种异常的刚毅。

到达旅馆时,我发现没有一个人问候我,跟我打招呼。我询问的那些人说他们隐隐约约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古怪的俄国老太太管理这个旅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原来,我母亲在3年零6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人世了。但是她知道我需要她,如果没有她在这儿给我勇气,我绝对不能独立生存下去,不能像一个法国人那样勇敢战斗。因此,她临死前制订出了她的计划。

在她死的前几天中,她写了近250封信,把这些信交给她在瑞士的朋友,请这个朋友定时寄给我。当我们在圣·安东尼门诊所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看到她眼中闪着天真狡黠的目光。毫无疑问,这些信就是她当时算计的新花样。

(选自《世界文豪同题散文经典》)

本文在构思方面有如下特点:(1)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首尾呼应,揭示事情真相,感人至深;(3)详略得当,详写母亲,略写自己。

金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