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写人要凸显个性
写人,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弘扬美好的人性。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这样人物才鲜活,才生动,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所以本专题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个性。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有:
1.恰当选材。
恰当选材,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选择人物不同侧面的言行来展示人物个性丰富的内涵,二是每个侧面所选用的事例要典型。所谓“典型”,不是指某一事件多么曲折回环,多么惊天动地,而是指对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来说,这个事件是充分的,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描写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和对神态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其形象的。如: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成为学生自治会职员;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参加请愿运动而中弹牺牲;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热心政治、追求进步、责任心强、本性善良、勇赴国难的爱国青年。
恰当选材,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新颖、详略等问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写好细节。
细节是一篇文章的血肉,缺乏细节,就像一个人只是在骨架上蒙了层皮,瘦得吓人。而精彩的细节描写,就会使文章丰满充实,难怪有作家说,写人物,事件易得,细节难求。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应重视细节,越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越是好细节。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不要自己去下评语,写什么“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之类的话,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其个性。对人物的直接的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等,表现人物的特征。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写梁先生的外貌: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传神地写出了梁任公与众不同的学者气质。
(2)写好言行,形神兼备。一个人的言行,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言行描写生动,能很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例如《守财奴》一文,写葛朗台离世时的言行: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文段用抓“十字架”的动作和“向我交账”的临终安排,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葛朗台贪婪的个性,也是对这个守财奴一生的典型概括。
(3)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感觉的;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会较多地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温暖”等,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描绘出来。例如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对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世以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做主的可怜境遇。
3.学会侧面写人。
写人物可以直接写其言行举止,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如通过写别人来写此人,通过环境烘托人,通过外物衬托人等。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诗中这样描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通过描写行者、少年等人见到罗敷的神态与动作,有力地表现了罗敷的貌美惊人。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单用一种手法的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