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小作文180篇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选择论据的技巧。

(1)要有“针对性”。

论点与论据统一,是议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论证某个论点,首先要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辨别、筛选,选出与论点有直接联系的材料作论据。例如: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论据的材料必须有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有个学生在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时,这样写道:

 “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地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分析】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出现了偏差,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地工作”“上千次的试验”)和成功,但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就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选得很好:

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说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他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分析】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成功。该则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要“典型”。

就是论据服务于论点,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典型的论据一般是名人伟人的事迹、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文学人物、热点时事等。例如2015年四川卷满分作文《做人的双翼——老实与聪明》中的几段:

庄子,老实至极,聪明至极,楚王的求贤心切,使者的厚礼相待,却换来他的翩跹转身,婉言谢绝:“千金,重利,倾相,尊位也,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让我永远自由快乐。”远离仕途,他聪明地选择了自由的生活!拒绝诱惑,他老实地幽居于内心的安宁。老实与聪明齐飞,庄子轻抚绽放在心灵的花朵!

王熙凤,内心猛虎生长,却不能细嗅蔷薇,在情商与智商的博弈上,她输给了阴沉与算计。若她能老实安于本分,则换来一世安宁与平静;若她能聪明选择,则看淡经年悲喜,获取一世繁华。“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可见,只孜孜以求“聪明”,舍弃老实为人的根本就会遗憾终身。

他发型凌乱,不修边幅,脚蹬布鞋,宛如“世外高人”,他就是布鞋院士李小文!在一个过度包装的社会,在一个疯狂追逐名利的时代,他不重外表只重内在,永远遵从内心的真实需求,做一个外表简单内心纯洁的人,他的为人是老实的!他更是聪明的,正是他的这份实诚让他登上了我国遥感领域的巅峰,成为学界泰斗。

【分析】庄子、王熙凤、李小文三个事例,有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当代科学家,他们的老实与聪明对比,论述了一个人面对名利应该内心“老实”质朴的观点。

注意:典型性是相对的,在同类文章里人所共知的论据,就没有“典型性”了;虽然典型但鲜为人知,也不能算典型。

(3)要“丰富”。

就是论据多样、有条理。事实论据、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人物等都可以选为论据,这些论据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巧妙安排,不要堆砌事实,也不要空洞说理。例如2015年北京卷满分作文《向朽而生》中的一段:

君不见,秦皇汉武安在哉,千年功业何处寻?药浸布裹的木乃伊虽然未朽,但再不可能恢复往日的威势,而只是丑陋的、供人凭吊的尸骸。纪功柱虽然屹立,但他们征服的功绩还有谁去关心?君试想,如果万物不朽,那么这世界满目都是饱经风霜却依然装出娇嫩状的旧物古董,新生事物哪里还有空间生长?不朽就真的如此美妙、让人眷恋吗?那就让我们听听提托诺斯的悲泣吧,曙光女神请求宙斯赐予他永生,但却忘了请求使他永葆青春,提托诺斯老而不死,只能悲叹自己生不如死,渴求迅朽。

【分析】秦皇汉武、木乃伊、纪功柱这些史实论据和提托诺斯的神话有机结合,论述了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观点,一段之内充分列举,论据非常丰富。

(4)要“新颖”。

就是要关注现实,选择一些新近发生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例子做论据,写出文章的时代感。 例如2015全国乙卷满分作文《谁说理性不是爱》中的一段:

老陈啊,你可真是养了个好闺女,你是否知道前几日发生的“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故啊,一下子死了好几百人。船长雨夜航行,不料遭遇江上龙卷风,船翻人亡……假如也有人劝他一下,先停航一夜的话,或许便再无悲剧了……再看韩国,假如能制定严格的隔离制度,对病人严密控制,严加管理,又怎会有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人数的不断扩大,甚至使病例输入中国?“东方之星”雨夜行船为了节省游客时间,却带来死亡;韩国的“自我隔离”看似给予了病人自由,却扩散了疾病……老陈,你说他们这算不算是爱,说是爱,咋落个这样的结果,在俺看来,爱没有错,但爱需要理性,失去理性的不叫爱,是疯狂!

【分析】“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故和韩国的“自我隔离”两个反面事例是当年发生的两大热点事件,引入文章,说明不理性的危害,非常有说服力。

2.使用论据的技巧。

(1)要有“条理性”。

论述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不能顺序混乱、不分轻重。事实论据的安排要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按照由古到今,从中到外,由名人伟人到普通人、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的顺序安排。如2014年安徽卷满分作文《坚守自我,执着前行》中的一段:

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处处碰壁,他却用自己的执着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坚守,才造就了中华绚烂的儒家文化。身处动乱之中的钱钟书坚守“寂静”,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有人指责他是“龟孙哲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钱钟书的沉默绝不是放弃,恰恰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信念,表现了大师的睿智与可敬。同样的,正因为坚守自我,亚里士多德留下了“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的箴言;正因为坚守自我,才有了哥白尼实现根本变革的“日心说”。

【分析】这段文字,从孔子到钱钟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涉及古今中外的人物,安排有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要“分析论据”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出现以下毛病:

①有论据无分析。例如:

探究是发明的开始,是创造力的源泉,能够使人拥有不断探究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周信芳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之际,他嗓子竟然哑了。他本可转行,但他不愿浅尝辄止,而是勇于探究,学‘黄钟大吕之音’,终于成为麒派艺术创始人。

【分析】这段文字引用了周信芳的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终于成为麒派艺术创始人”。至于周信芳是怎样进行探究的,这种探究有何意义与价值,作者并没有深入分析,也就无法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②有分析没有扣住论点。例如:

细节是很不忠诚的,它善于揭露人的灵魂。控制自己,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细节着手。生物学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对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孟德尔并不是发现者,而是一个再发现者。他的成功是因为对前辈科学家的细节不懈研究,再细小的部分也研究透彻。正是对细节不忽略不轻视的态度,成就了一代“遗传学之父”。他注重细节,于是他超越了自己。

【分析】这段文字的分论点是第二句话中的“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细节着手”。作者在引用孟德尔的事例后,却针对“注重细节”进行分析,偏离了要证明的论点。

③分析虽扣住论点,但不到位,不深刻,没有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例如:

乐观是面对得失时坦然置之的豁达。生活中难免有许多的不如意,面对不如意自怨自艾只能使自己意志消沉,但是如果选择豁达对待,那么生活将是另外一种情形。苏轼的人生坎坷曲折,然而就是在这坎坷曲折的过程中,他却在品味人生的真谛: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在海南发展教育,还写出了不少旷古诗篇。面对小人的陷害,面对官场的失利,无论得失成败,他时刻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这便是一种乐观的境界。

【分析】这段文字,列举苏轼的事例本能很好地证明论点“乐观是面对得失时坦然置之的豁达”,但是在分析时,却没能揭示出他是怎样以豁达的心态来进行文学创作,提升自我,造福百姓的,分析不够到位,导致整个语段说理不深刻,犯了简单化写作的毛病。

通过对以上三种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引用了事实论据,但缺乏准确、恰当的分析议论,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围绕论点对所引用的事实论据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非常重要。再看下面的例子:

余佳文,“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一位在高中时就赚下100万的大男孩,在2014年获得“阿里巴巴”几千万美金的风投。“超级课程表”这个软件重新定义了“社交”的概念,成为大学生社交的新平台。

正是余佳文敢于创新和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在花样年纪创造了奇迹。如果余佳文当初因为“超级课程表”不被看好就畏葸不前、停止探索的话,那么,也不会有现在的骄人业绩。余佳文用自己卓越的胆识和魄力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创新与进取。

【分析】这段论述先列举了余佳文的事迹,然后分析了余佳文取得骄人业绩的原因,揭示了创新需要胆识和魄力。

金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