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掌握叙述论据的方法
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议论文强调说理性,叙述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概括叙述。
议论文中的记叙,强调语言的概括性,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事实中与论点相关的部分,舍弃那些与论点无关的细枝末节。如吴道子画壁的故事:
裴将军丧母,特请名画家吴道子画几幅壁画以超度亡母。吴道子欣然应诺,并对裴将军说:“闻裴将军久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就挥毫。”裴将军笑着允诺,持剑起舞,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接着,剑像一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裴将军手执剑鞘接剑,剑准确地插入鞘中。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用到这个故事时仅用一句话:
中国的绘画、书法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2.要突出重点。
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侧重描写某一方面,使论据与论点紧密配合。如:
1852年3月4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果戈理和屠格涅夫》)
这个故事可以证明这样几个论点:①友谊高于一切;②勇敢的人敢于战胜困难;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④敢于向权势挑战。如果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则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3.要详略得当。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就要交代清楚。如议论“淡泊”,居里夫人的淡泊大家都熟知,可一笔带过,而引用张衡的例子就要具体一些:
张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结交)俗人”。官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陟“累召”,他也“不应”。
4.要辨明真伪。
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骄者必败》,引用的事实有: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鉴别一下,就会发现有些事例是“伪”的。赵括败给秦军,是因为他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必然失败。“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伪”的事例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