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乙卷作文范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典型的叙事型材料,时代的基本原则“守法”与传统道德“亲情”发生了碰撞。文中出现了三个主角:父亲、女儿和警察。
(1)给老陈写信。老陈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类似的行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明知故犯。给老陈写信,要让他正确认识规则,认识个人违规的显性、隐性危害,认识个人行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理解女儿的做法是对他的真爱。立意为“遵守规则,心存敬畏”“守规矩懂真爱”等。
(2)给小陈写信。肯定其维护规则的做法,维护规则,就是在维护亲人、朋友及他人的利益。有时这种维护不被理解,但是也要坚守自己的规则底线。同时,肯定这种做法,就社会来说,是勇于担当公民的责任;就父母来说,是懂得理性的至孝真爱。立意为“守法不避亲”“心怀规矩乃大孝”等。
(3)给警察写信。肯定警察依法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的做法是对的,但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让公民真正认识守法的意义。至于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有利有弊,毕竟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立意为“执法与普法同在”。
(4)给网友写信。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老陈、小陈和警察的行为,正确认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要联系社会现状,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立意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书信体要注意格式,书信的正文应该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在语言表达上注意写信的对象。
【范文示例1】
谁说理性不是爱
——致老陈先生的一封信
陈先生:
您好!
女儿的举报,看似让您受了处罚,丢了面子,造成父女关系不和。实则不然,恰恰是女儿的举报消除了安全隐患,让您可以安全出行。生活中,人们常常遭遇情感与理性、法制与道德的困局,其实,我们早该明白理性也是一种情,更是真正的爱!【从安全出行入笔,明确观点:理性也是一种情,更是真正的爱。】
法即情,看似无情却有情。
美国国家动物园发布告示:让野生动物野!不允许给野生动物喂食,违者将依法处置。这则告示看似严酷无情,却恰恰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关怀。倘若游人一直喂食,野生动物与圈养的动物有何差异?正如交警处罚教育您一样,罚款、教育仅是手段,保障您日后的安全才是目的。理解了这个目的,您就会深深地理解法中的深情。【以不允许给野生动物喂食为例,论述“法即是情”。】
感性如火,理性如冰,火虽热却会灼人,冰虽冷却使人镇定。
老陈啊,你可真是养了个好闺女!你是否知道前几日发生的“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故啊,一下子死了好几百人。船长雨夜航行,不料遭遇江上龙卷风,船翻人亡……假如也有人劝他一下,先停航一夜的话,或许便无悲剧了……再看韩国,假如能制定严格的隔离制度,对病人严密控制,严加管理,又怎会有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人数的增加?“东方之星”雨夜行船是为了节省游客时间,却带来死亡;韩国的“自我隔离”看似给予了病人自由,却扩散了疾病……老陈,你说他们这算不算是爱,说是爱,咋落个这样的结果?在我看来,爱没有错,但爱需要理性,失去理性的不叫爱,是疯狂!【援引“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故和韩国的“自我隔离”两个反面事例,说明不理性的危害。】
为爱插上理性的翅膀,让爱绕过陷阱,沿着正确的方向飞翔。
老陈啊,你可要好好感谢你闺女啊!你可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因为问题食品而患病啊!好在国家依法治国,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物权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失去了一部分自由,但是它们维护了你的权利,保障了社会秩序啊!【深化议论,说明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老陈啊,你要明白理性也是爱啊,那依法办事的警察,那举报你的闺女,他们可是真正爱你的人呀!多感激他们吧!
明 华
2015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①主题明确,语言得体。文章标题“谁说理性不是爱”用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十分鲜明地提出了文章的观点,主体部分用警句对其进一步阐述,主题明确。表述语重心长,十分得体,特别是“啊”“呀”等语气词、大量反问句式的运用,不仅强化了语气,而且浓化了情感,增强了书信的抒情性。
②材料新鲜,视野开阔。很多考生感觉书信写作选材十分困难,这位考生则恰当地引入了2015年6月2日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最近一段时间韩国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韩国政府处理不力等新素材,不仅表现出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还反映了考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
③辩证说理,见解独到。“法即情,看似无情却有情”“感性如火,理性如冰,火虽热却会灼人,冰虽冷却使人镇定”等句,用精练的语言表达独到的见解,并能融入对“情感与理性”的辩证思考,非一般考生所能及。
【范文示例2】
法不避亲 情系于心
小陈:
你好!
我是一名高中生,日前在一条官方微博上看到了你举报父亲的无奈之举,也知道你在得到许多赞誉的同时也遭受了许多非议。然而我知道,“恶语伤人六月寒”,你大概也在为一些质疑和指责而暗自伤心吧?此时,我仅想以此信来表达我的赞许:为你点赞,愿你坚持!【引用名句表达对小陈遭到非议的理解,明确对小陈赞许和支持的态度。】
在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却又屡劝不改的父亲,实在令人伤透脑筋。换作我,也会在忧虑与焦急中徘徊:一面是父女之情,血肉之亲;一面是生命之虞,法理之辩。理性如你,选择了后者。仔细想来,这一选择既合情理,又合法理。【“一面……一面”对偶句式概括亲情和法理的矛盾,明确提出观点:这一选择既合情理,又合法理。】
正因亲情,正因良知,方有对生命的忧虑。父亲如此危险的举动,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高速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悲剧!如果发生事故,那终想维系的亲情,将随生命一同消散,岂不痛哉!若牵连他人,则会有更多的家庭陷入悲痛之中。因此,举报父亲,虽是无奈之举,却是为了父亲的生命,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张开了一张安全守护的大网啊!【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剖析“父亲”之举可能引发的危险和悲剧,肯定小陈是为了让“父亲”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多用感叹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纵因亲情,纵因“尊卑”,也难“苟顺私情”。接受着大学教育的你,一定对“法治”的社会大势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若要实现,必有行动;若要行动,必先入心。法治理念,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有多少人真正能将法理置于人情之上?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已将“人情”二字深深地融入到人们心中,然而,社会普遍接受的法治平等观却打破了这种观念。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一牵涉到“自家人”,顿生包庇之心,便不再要求法治平等。而你,小陈,你的举报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对根基仍然稳固的传统“法治”观提出的叩问!【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出发,揭示现实社会法治平等的观念依然受几千年“人情”观念的影响,肯定小陈之举是对传统观念的叩问。反问句令人深思现实问题,感叹句表达强烈的赞许。】
当然,对你的批评之声不会少,亲情为重、伦理为上的传统观念一时难容你那看似“不孝”之举。但是,时代渐行,道理渐明,于情于法都有合理之处的你,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彷徨。【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安慰小陈,也表达出对法治社会的信心。】
亲情始终系于心上,法理始终明了于心中。这就是你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愿你坚持!
明 华
2015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①辩证说理,分析透彻。 文章从“情理”与“法理”的角度,阐明了小陈之举是缘于亲情忧患生命,是对将亲情置于法律之上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摆事实,析危害,挖根源,层层深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②句式灵活,整散结合,语气真挚而强烈。 文章多用对偶式的整句,比如“一面是父女之情,血肉之亲;一面是生命之虞,法理之辩”“若要实现,必有行动;若要行动,必先入心”,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感叹句、反问句的运用使行文情真理明,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另外,暗引学过的名篇中的词句,如“岂不痛哉”(《兰亭集序》)“苟顺私情”(《陈情表》),也彰显了考生的语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