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卷作文范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人文精神类材料。
根据材料对“范儿”的解释,把握“范儿”的两个基本内涵倾向:就个人来说,一个人要追求完美的自我;就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职业来说,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信仰。考生不必在读懂材料上费心费时,基本不会跑题、偏题。这两个方面都能写出好文章,关键要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角度,化大为小,给“范儿”加上限定的范围。比如“中国范儿”很大,如果变成“当代的中国范儿”,就可以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为背景,阐述“当代的中国范儿”是什么、怎么做。比如从发展经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注环境(淘汰落后产能、还绿水青山于人民),大国责任(成立亚投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写当代中国包容、开放、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再比如“文艺范儿”比较宽泛,如果写“民国的文艺范”,就可以从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闻一多等我们熟悉的一大批学者、文人身上提炼出民国的文艺范儿:自由、包容、有风骨、有个性等还要深入分析民国的文艺范儿是怎样形成的,从传统、文化、环境、体制等方面剖析根源。
【范文示例】
别有其“范儿”天津卫
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天津这座古城的气质既割裂又融合,蕴蓄成了独一无二的“天津范儿”。【开篇点题,明确“天津范儿”的特点是“既割裂又融合”。】
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爱她的脾气暴烈,刮风必是狂风,落雨也无缠绵;我更爱她的静谧安详,倘若寻个悠闲的晌午到五大道走上一遭,定能嗅出那弥散在空气中宁和的慵懒与闲适。但天津卫又是世俗的。九河下梢的天津卫,鱼龙混杂,唯有精明的手艺人才能在此地如鱼得水。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摹画的“苏七块”“好嘴杨巴”正是那个时代天津卫这片土地上的个性呈现。当然,那一代人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传奇,还有不因循守旧的闯劲儿。而今的天津卫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打磨历练,凭借着滨海新区的调整发展优势,俨然成为了全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就是这多元而互补,就是这各种看似矛盾的特点凝结为一,便形成了天津卫的范儿。【从气候入笔,写天津人世俗的一面:精明而有闯劲。以冯骥才作品中的人物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例,阐述多元互补。】
人是城市风格的体现,这点被天津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天津人的性格正像他们的家乡一样充满矛盾。他们既是慵懒闲散、安于平庸的小市民,又是慷慨诚恳、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壮士。细究他们血性的根由,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燕赵故地,最初又是作为帝都的卫所而建,这里土生土长的百姓即使安于现状,骨子里也绝不缺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快意。这,也是天津卫的范儿。【从天津的地理位置分析天津人矛盾性格的根源。】
也正是这份矛盾颇为人所诟病。外乡人对天津卫的评价毁誉参半:好面子却不甚钻营,热衷玩乐却不爱离家,敬重有能力的人却不怎么能吃苦……百年间,这里经历了战火硝烟,也享受了纸醉金迷,作为通商口岸沾染了一身市侩与混不吝的匪气,也承载了清王朝最后的软弱和贵气,接着又近距离参与了一个崭新的社会构成,不得不带着一身伤痕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去……就历史而言,这是一座深沉的城市,它承载了太多太多,但就其乐天的本性来说,又使得这个城市略显浅薄轻浮。这确是一种悲哀。【以外乡人的评价总结天津人性格中的弱点。】
但是这座城市的未来也必定立足于她的包容。家乡这个词对于天津人而言更倾向于亲密的家,她充盈在空气里的生活气息让人割舍不下,所以津门学子会选择留在自己所依恋的故土。更令人欣喜的是,更多的外乡人来到天津,为这座古城的发展付出汗水,添砖加瓦。六百年底蕴加上古城里劳动者的不懈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座城市便会洗尽萎靡混沌的浮躁,向世人展现出它独有的“天津范儿”。【结尾肯定天津人性格中的包容,展望未来。】
【名师点评】
①从自己朝夕相处的城市切入,让“范儿”的立意范围落到实处而又新颖。
②思路清晰,用“天津这座古城的气质既割裂又融合”一句统领全文,从气候特点引出天津人矛盾的性格,并从地理位置、历史因素、外乡人的评价等方面,层层推进,摆现象,揭根源。
③全文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而又不乏文采,多用对举句,句式整齐而意蕴丰富。如“刮风必是狂风,落雨也无缠绵”,“他们既是慵懒闲散、安于平庸的小市民,又是慷慨诚恳、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