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卷作文范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文体都排除在外了。所给材料包含两类对象(“飞禽、走兽们”及“大树”), 一种现象(大树被“拒绝”),一种结果(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种子传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大树希望旅行—请求飞禽、走兽们帮助被拒绝—结出果实—飞禽、走兽们吃果实—种子传播。种子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两方面原因:主观上大树有强烈的愿望(想去旅行),并且有行动(请求,被拒绝;结出了飞禽、走兽们吃的果实);客观上飞禽、走兽们的帮助(它们吃了果实)。同时需要明确:大树虽然没有亲自去旅行,但它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就相当于大树实现了目标。可见,成功更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客观条件。据此,以下立意供参考:
(1)承认短处,扬长避短。能认清自身的缺点,更能看到自身的长处,注意避开短处,发挥长处。扬长避短,达成人生目标。
(2)勇于创新,善于转化。坚持创新思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凭借创新思维,转换行为方式,成就自己的人生。
(3)主观努力,自立自强。实现人生的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大树的主观努力,使花更艳、果更甜,种子也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4)善假于物,成就自我。“善假于物”乃生活的智慧。自身条件不够不必忧愁,也不必苦恼,只要“善假于物”,就能“致千里,绝江河”。
(5)互助合作,互惠双赢。生活中少不了互助合作,加强合作,成就你我,互惠双赢,何乐而不为?
(6)坚韧不拔,不改初心。人生理想能否实现,心中梦想能否成真,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韧不拔、不改初心的信念和意志。否则,何谈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
【范文示例】
我是你的眼睛
何××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私下都亲切地叫他“老何”。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奠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股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听说,三十年前的老何又瘦又高,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个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他生病期间,每逢我去看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握着他的手,静静地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老何……”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老何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老何,我会接替你把你走的路坚持走下去。我坚信,当坐在填报志愿的电脑前时,我一定会告诉自己,报师范。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名师点评】
本文选择最后送别何老师这一特定场景落笔,其间穿插何老师一生从事的事业,从一个学生的视角,对何老师的语言、行动等进行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何老师面对乡村的闭塞与落后,勇于承担的无私奉献精神。他深切的忧患意识、敏锐的目光、强烈的责任感与无私担当,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震撼。
在多数学生选择写议论文的情况下,该生选择记叙文来演绎材料传达出的主要信息,且选材独到,立意精准,实在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