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过关检测题
$3$1.$#$C $2$解析:$#$A.“羲”应写作“曦”,“曦”义为“阳光”,与“日”有关,“嚼”在这里应读作“jiáo”;B.“邃洞”应写作“隧洞”,“邃”义为“深远,精深”,如“深邃”等,“蹴”应读作“cù”;D.“莫不关心”应写作“漠不关心”,“漠”在这里解释为“冷淡地,不经心地”,“莫”义为“不要”。
$3$2.$#$A $2$解析:$#$“芒刺在背”意思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这里只解释了字面意思。
$3$3.$#$D $2$解析:$#$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画线句子的主语是“热量”,是一个独立句,和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据前句分析,画线句子的主语应为“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另外,“无法”应在“向”前。因此答案选D。
$3$4.$#$D $2$解析:$#$D.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5.$#$C $2$解析:$#$墨子为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6.$#$(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3)黍地无人耕 (4)花近高楼伤客心 (5)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6)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每题1分,有错字则该题不得分,共6分) $2$解析:$#$根据积累正确填写,注意“峡”“邀”“黍”等字的写法。
$3$7.$#$(示例)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它不仅可以检测同学们的卷面书写,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同学们的书写有一种导向作用,对汉字书写有一种积极的意义。(2分) $2$解析:$#$从学生角度谈一下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可以从现在和将来两个方面谈。
$3$8.$#$(1)大人国;飞岛国;马国(慧骃国)。(任写两个即可)(每个1分,共2分)
(2)皇帝赦格列佛无罪,(1分)皇后发誓要报复格列佛。(1分)
(3)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二是国外有强敌入侵的危险。(或者一是帝国内“低跟党”和“高跟党”钩心斗角,二是受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入侵的战争威胁。)(每个1分,共2分) $2$解析:$#$此题考查名著知识,结合课下积累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3$9.$#$(1)(示例)您不是艺术家 却描绘着我们人生的蓝图(或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了我们健全的人格)(2分)
(2)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2分)
(3)(示例)②比较好。(1分)①前半部分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对您说”,后半部分突然又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前后自相矛盾(或前后语意不连贯);③后半部分所说的“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带有教育的口吻,语气生硬,不得体;只有②做到了简明、连贯、得体,所以我觉得②比较好。(1分) $2$解析:$#$(1)开放性试题,做到内容相应,句式相同即可。(2)本题比较容易,要判断一则材料是否符合演讲的主题,先要明白材料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再进行判断。(3)明确信件的主题,从语气、内容上比较分析,阐明理由。
$3$10.$#$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2分) $2$解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快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五、六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3$11.$#$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每方面1分,共2分) $2$解析:$#$前一句从人的视觉(色彩)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一句从人的听觉(声音)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3$12.$#$辟 避($3$0.$#$5分) 躲避($3$0.$#$5分)
$3$13.$#$A $2$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可解释为“的”;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代“心”;C项,动词,去,往/助词,的;D项,代词,指道理/助词,的。
$3$14.$#$(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本性。(2分)(2)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肯干吗?(2分) $2$解析:$#$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翻译句子。(1)句“非独”解释为“不只是”,“是”解释为“这”;(2)句“予”解释为“给”,“而”表转折,解释为“但是”,“为”解释为“做,干”,另外本句是反问语气,句末注意问号的使用。
$3$15.$#$万事莫贵于义(1分) 舍鱼而取熊掌(1分) 舍生而取义(1分) $2$解析:$#$乙文开篇就用墨子的话“万事莫贵于义”点明了论点,结尾又重复论点,论点的寻找不难。第二、三空可结合甲文开头几句“……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归纳出来。
$3$16.$#$正义(或者“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1分) $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的理解和表达,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可从人民和国家的角度考虑。
$1$参考译文:$#$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假如现在对别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但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那人)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肯干吗?’(那人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自己的身体贵重啊。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是由于把义看得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了。”
$3$17.$#$(示例)荷田的莲藕 沟渠的月光 菜地的葱行 蛐蛐的琴房(共2分,每空0.5分) $2$解析:$#$④⑤⑥段分别描写了稻田荷田中的稻、荷、青蛙和莲藕,菜地中的葱行、月光、露珠、雪,山坡上的豆荚炸裂声和蛐蛐声,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乡村的田园诗。在仿写时,内容要紧扣④⑤⑥段,还要注意画线短语的结构(偏正关系),尽量做到字数一致。
$3$18.$#$(1)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
(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共2分,每小题1分) $2$解析:$#$感悟一般用议论、抒情句来表达,第②段前面部分写在田埂上摔跤,主要是叙事,最后用议论句写出自己的感悟;第⑥段和第②段的写法基本上一致。
$3$19.$#$运用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解析:$#$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3$20.$#$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敬意。(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解析:$#$“固执”是坚持己见,不肯变通的意思,含贬义。在这里贬词褒用,是“执着”的意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
$3$21.$#$①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②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情。(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解析:$#$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于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远去的乡村”留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对比。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2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吉姆夫妇因天灾人祸引起的焦虑与不安的心情。(3分) $2$解析:$#$环境描写具有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这篇文章通过“烈日”“干旱”来交代天气干旱的环境,烘托吉姆夫妇焦虑的心情。
$3$23.$#$(1)写出了吉姆看到玉米叶被晒卷的痛心与无奈,同时也是对妻子和自己的安慰。(2分) $2$解析:$#$把握住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或句子,由“没办法”可以体会到面对干旱,人物内心的无奈,“担心也没什么用”“让心情变得更糟”表现了吉姆对自己和妻子的安慰。(2)表现出休伊听到吉姆能行走的消息时的疑惑和惊喜之情。(2分) $2$解析:$#$从“能走?”“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可以感受到休伊的怀疑,从“直盯着”“双手捧住”可以体会到休伊内心无比惊喜的情感。
$3$24.$#$在灾难面前,休伊偷偷给玉米地浇水,让吉姆见到高高的玉米,看到生活的希望,默默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从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坚强、乐观、默默奉献、对丈夫充满爱的中年妇女。(3分) $2$解析:$#$由文中的句子“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可以知道休伊偷偷给菜园、玉米地浇水,就是为了让吉姆看到生活的希望,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乐观、对丈夫充满爱的中年妇女。
$3$25.$#$“高高的玉米”既指吉姆家的玉米长势好,(1分)也象征了休伊壮实的形象、坚强的性格,(1分)同时也象征吉姆夫妇在灾难中的希望。(1分) $2$解析:$#$本文的标题一语双关,一指真实的玉米的长势,二指人物的形象、品格及与灾难抗争的精神。
$3$26.$#$写作指导:首先,从题目看,“心中的太阳”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在写作中落实;从提示看,“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这句话侧重表现太阳的重要,要理解把握“太阳”的含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太阳,这颗太阳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意义。这颗太阳可以象征光明、快乐和幸福,可以象征自信、坚强和勇敢,可以象征亲情、友情等。因此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其次,要落实“升起”这个关键词。在心中升起一颗发光的太阳,它就会带给我们自信、活泼和幸福;在心中升起一颗发光的太阳,它就会使家庭幸福,朋友和谐,工作踏实……,因此文章要突出“升起”一词。
$1$例文:$#$
升起心中的太阳
我们心中的太阳永不消失,它会一辈子陪伴我们,照亮我们的前路……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代,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你,你在焦急地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对上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这是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到家,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下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头。我知道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期望,我知道我心中的太阳早已落下,我知道此刻你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失望。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中考要加油,我相信你会考上的。”想了无数种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牛奶,缥缈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台灯下的我奋笔疾书,就像身处考场一样。那天我学到很晚,因为我知道,那客厅里一直亮着的灯已将我心中的太阳升起,光明无限,生机盎然。
落笔时,我想起我们的一段对话:
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你说,我是你永远的光芒。
$1$点评:$#$文章选材简单,但字里行间包含浓浓的亲情,且文章用第二人称“你”来写,易于抒发感情,行文中不乏生动的人物描写,特别是对“我”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